你的位置:一天挣两万的路子 > 产品展示 > 警惕!7岁前没长到这个身高,可能要打生长激素!医生:很多娃发现时都晚了
警惕!7岁前没长到这个身高,可能要打生长激素!医生:很多娃发现时都晚了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58

最近这几天,一条热搜引起了妈妈圈的争议——

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视频,并配文:焦虑了两年,我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!

视频中,冉莹颖说老二皓皓从 8 岁开始,就不怎么长个了。

这两年,也尝试通过打篮球追高,但效果不明显。篮球队的同龄孩子都越来越高,皓皓却几乎没长。

如今 11 周岁的皓皓,身高只有 136.6 cm。于是开始在医生的建议下打生长激素,“不然会错过最好的生长期。”

前天发布的最新视频里,皓皓已经打了 25 天生长激素,长高 1.4cm,但同时出现了情绪崩溃,也因为被同学叫“矮冬瓜”而感到受伤。

冉莹颖全程安慰:不管遇到任何困难,妈妈永远在你身边

因为这件事,很多网友也展开了对生长激素的讨论:

到底什么情况需要打针?几岁开始最好?效果和安全性怎么样?

我们采访过来自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、有着 30 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杨素红主任,来为大家做一个全面的解答。

全文满满干货,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。

*本文内容基于医生访谈,不含任何商业植入

咱们的后台经常有家长问:孩子 X 岁,身高 XXXcm ,需要打生长激素吗?

杨主任说:“判断孩子个子正不正常,要不要打生长激素,比起一个具体的身高数字,医生更希望看到动态的生长趋势。

如果孩子一直沿着自己的曲线在走,通常是没问题的。但如果突然往下滑或者往上扬,可能就存在异常了。”

但是门诊中也经常会见到很多家长,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关注不够。

比如有些家长本身个子不矮,有“遗传自信”,不太关注孩子的身高记录。医生问到时,连孩子过去一年长高多少都说不清楚,这就给诊断增加了很大难度。

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:带孩子去做生长发育评估之前,最好提前梳理好以下信息,能帮助医生更快、更全面地掌握孩子的情况👇

杨主任说:生长发育门诊经常遇到两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:

不需要打生长激素的孩子,家长非常积极想打;真正需要打的,家长又很犹豫。

其实,判断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,首先要看孩子是否存在矮小,也就是孩子的身高低于身高标准的 P3 百分位或者 2 个标准差以下。

儿童身高参考标准

低于 P3 列或 -2SD 列

高于 P97 列或 +2SD 列

都建议尽早就医!

单击图片可放大查看👇

即便是确诊矮小症的孩子,也不是都需要打生长激素,医生会通过检查,争取先明确病因、对因治疗。

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特发性矮小(病因不明),这部分孩子如果没有禁忌证,就可以考虑用生长激素治疗了。

让人惋惜的是,杨主任接触到的矮小症病例中,愿意接受打针的大概只占 1/3,剩下 2/3 的家长都不愿给孩子打。

之前就有一个 5 周岁多的小女孩,身高只有 103 公分,已经达到矮小的诊断标准,查骨龄也落后了 2 岁,杨主任建议进一步住院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。

但家长一时接受不了,对“激素”比较抵触,再加上心疼孩子扎针,当时就婉拒了。

针对家长的这个担心,杨主任说: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,尽管可能出现一些副反应,比如过敏、头痛、血糖升高等,但实际并不常见。

并且家长每 3 个月(最开始是 1 个月)需要带孩子回访,由医生进行监测,基本上还是比较安全的。

对于年龄小、抗拒打针的孩子,家长可以考虑先选择长效生长激素针,只需每周注射一次,等孩子适应后再换成短效针(每日注射,但整体花费更少)。

让杨主任比较欣慰的是,愿意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,大部分都能看到效果。

前段时间就有一个 6 岁半的男孩子传来喜讯:开始打生长激素针后,16 个月长高了 14.4 公分,相当于一年 10.8 公分。

不过主任也想提醒各位家长:对生长激素的效果要理性看待。

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一年长高 10 公分,而是要跟自己比——在原来的基础上一年多长 3 公分(比如之前一年只长 3~4 公分,现在一年能长到 7~8 公分),就说明治疗是有效果的。

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 5 岁多的女孩,跟正常平均身高之间相差 10 公分,如果家长愿意接受治疗,生长激素可以帮她一年追上 3~5 公分,大概打 2、3 年就有希望把身高拉上来了。

杨主任也特别强调:目前针对特发性矮小,推荐开始生长激素治疗的年龄一般是 5 周岁,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也可能提前。

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,越早开始越好,给追身高留足时间。

要不要打生长激素,咱们做家长的不要跟风,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,不然打了生长激素也不一定会长高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